我國全過程垃圾管理的困境
文章來源:【德軒環??萍肌?| 發布日期:2023/03/22
在全過程垃圾管理過程中,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和重要步驟就是進行分類收集。這種方式在源頭上根據垃圾處理的不同性質方式對垃圾進行相關的分類收集、儲存及運輸。通過這種收集方式,可以有效的實現對廢棄物的有效利用,最大限度的實現對廢品的回收,為資源綜合利用等先進的垃圾處理方式的應用奠定基礎。,例如,1993年德國的垃圾分類收集量已占垃圾總量的75.5%;法國從2004年起全部實施垃圾分類收集[4]。我國垃圾分類收集也早在90年代末就已經在北京、廣州等城市進行試點,然而,由于重視和投入不夠,一直都未取得顯著進展。但是也有成功的例子,如廣西橫縣在2000年正式開展了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工作,至2008年6月,橫縣的分類工作已經普及推廣到整個橫縣70% 的居民,分類正確率達到95% 以上[5]。然而即使如此,包括橫縣在內的試點及其它地區在全過程垃圾管理過程中都存在著困難,具體如下:第一、領導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長期以來,各級領導的重心都放在了如何更好的發展經濟上了,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對生活垃圾的污染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嚴重不協調。第二、資金投入的比例較低。用于市容環境衛生的固定資產投資,在城市市政設施總投資中所占比例普遍不高,一般為1.5%~4.5%。一般認為垃圾處理固定資產投資應占市容環境衛生固定資產投資的若以20%~40%。若以30%計算,則垃圾處理固定資產投資約占城市市政設施總投資的0.4%~1.2%[6]。第三、公眾參與的積極性不高。雖然也有一些城市居民對分類收集的好處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但是由于長期以來人們形成的習慣,僅靠配置一些垃圾桶、垃圾袋,或者進行簡單的宣傳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就目前實施垃圾分類回收的試點城市來說,居民積極性不高也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第四、有法不執行,監管力度不嚴的現象存在。目前我國與垃圾處理有關的法律法規很多,如《環境保護法》、《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如《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雖然明確規定了對生活垃圾的傾倒、清掃、收集、運輸、回收利用和處置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缺乏相關的實施細節,進行依法管理存在一定的難度,在執行過程中也出現了一定的困難。
全過程垃圾管理的改進對策
第一、加大宣傳。積極引導公眾進行參與通過各種媒體,對垃圾源頭分類收集進行積極有效的宣傳教育,使居民真正意識到垃圾分類收集的重要意義,真正使我國的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還可在幼兒園、中小學開設環保課程,普及環保知識,提高公民的法制觀念和道德水準。第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必須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產業,成為自負盈虧、自主經營的企業。鼓勵國外投資經營者參與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產業。有條件的企業均可以參與垃圾處理權的公平競爭。這樣,既可以提高垃圾處理和利用的效率,還可以促進垃圾處理技術的發展,建立垃圾分類―收運―處置“產業鏈”。第三、由點到面進行逐步的推廣垃圾分類收集在我國興起的時間還不長,人們對它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也缺乏相關的經驗,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在經濟發達的城市先進行試點,然后向全國推廣。這樣“以點帶線,以線帶面”逐步在全國實現垃圾的分類收集。
全過程垃圾管理的改進對策
第一、加大宣傳。積極引導公眾進行參與通過各種媒體,對垃圾源頭分類收集進行積極有效的宣傳教育,使居民真正意識到垃圾分類收集的重要意義,真正使我國的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還可在幼兒園、中小學開設環保課程,普及環保知識,提高公民的法制觀念和道德水準。第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必須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產業,成為自負盈虧、自主經營的企業。鼓勵國外投資經營者參與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產業。有條件的企業均可以參與垃圾處理權的公平競爭。這樣,既可以提高垃圾處理和利用的效率,還可以促進垃圾處理技術的發展,建立垃圾分類―收運―處置“產業鏈”。第三、由點到面進行逐步的推廣垃圾分類收集在我國興起的時間還不長,人們對它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也缺乏相關的經驗,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在經濟發達的城市先進行試點,然后向全國推廣。這樣“以點帶線,以線帶面”逐步在全國實現垃圾的分類收集。